陈永军:成为呼吸内科领军人物
浏览次数:日期:2018-08-27 15:15:06
“陈医生,感谢您,要不是您,我老婆就没命了,您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提起当年一幕,陈永军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一名农村妇女因家庭琐事喝农药自杀,被送至区人民医院抢救时已口吐白沫,停止了呼吸。一般这种情况,抢救医生需要将患者口中的农药和分泌物清洗掉,再盖上灭菌纱布进行人工呼吸,但当时情况十分危急,陈永军顾不了烈性农药可能带来的危险,当机立断选择了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终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赢得了胜利。
陈永军,毕业于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现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呼吸学科学术带头人、重大传染病防治专家组组长。工作中,他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胸穿、股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等呼吸科常用基本技能。在患者心中,他是妙手回春的“活菩萨”;在同事眼中,他是严谨治医的“带头大哥”;在疫情战线上,他是一名无所畏惧的勇士……从医34年来,陈永军已成为呼吸内科的领军人物。
妙手回春 患者心中的“活菩萨”
“只要是呼吸方面的疾病就找陈永军,准没错。”这是陈永军病人的共同心声。2004年,陈永军接诊了一名疑似患肺泡细胞癌的杨姓患者,该名患者之前一直在上海看病,后来因无法承担开胸肺活检手术费用而放弃在上海继续治疗。“当时的医疗水平和设备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需要做开胸肺活检才能确诊,当时这名患者已经几乎要放弃了,但作为医生,只要没到最后一刻,都不会放弃。”陈永军说。通过CT片,再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陈永军判断此种症状除了肺泡细胞癌还有肺结核的可能。在与患者家属权衡利弊后,陈永军决定放手一搏,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结果三个月左右这名患者就完全康复了。
2005年,家住三河的刘姓患者因呼吸困难辗转多地看病,被告知患有慢支肺气肿后又反复看了几年,但病情一直不稳定,时常气喘。陈永军知道,慢支肺气肿病人的肺功能是逐渐减退的,药物不能逆转,如果按照慢支肺气肿来治疗,哮喘只会越来越严重。在耐心沟通,详细了解病史后,陈永军另辟蹊径,尝试使用激素抗炎、扩张支气管药物进行治疗,并通过对病人治疗好转前后肺功能检查的对比,最终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吸入舒利迭后病情一直稳定。“这名患者病情好转后几乎每年都会来看我,还介绍周围患有气喘的病人来我这看病。实际上,只要患者健康,我就十分开心了。”陈永军笑着说。
严谨创新 呼吸科室的“带头大哥”
十几年前,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受制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水平,绝大部分医院都采用大剂量的阿托品。陈永军告诉记者,这种药虽然能有效治疗农药中毒,但大量使用后患者容易产生兴奋、狂躁等情绪,不仅病人痛苦,医院和家属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陈永军遍阅国内文献和最新报道,通过观察病人瞳孔、神志、心率等体征指标,不断摸索、求证重用复能剂配合小剂量阿托品的治疗方法,成为淮安市较早在临床上重用复能剂配合小剂量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医生,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痛苦也降低了医务人员工作量。除此之外,陈永军和同事们还在洪泽人民医院率先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通过支气管镜行镜下治疗,还率先开展了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和肺功能检查、经皮肺活检。
一人强不是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在很多呼吸科医生眼中,陈永军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工作中,他重视科室教学管理,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认真向轮转医师讲解呼吸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风险评估等知识,并反复讲解抗感染药物基本知识。查房过程中,他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将诊断治疗中的特别之处、个体化注意事项向下级医师进行详细讲解,使每一位出科的住院医师都能基本了解呼吸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在他的带领下,呼吸科一步步壮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
临危受命 疫情战线上的“无畏勇士”
从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到2013年的H7N9禽流感……作为区重大疫情防治专家组组长,陈永军的身影一直出现在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对抗的一线阵地上。2003年的春夏之交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那时气温一天比一天高,陈永军却从早点到晚一直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手套、鞋套,最里面穿着自己的背心和短裤,虽然办公室刚刚装了空调,但他仍然是汗如雨下。“洪泽虽然不是非典的高发区,但每天都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那段闻非色变的时期,恐慌往往更加致命。陈永军在多次会诊疑似“非典”患者时,都会用专业知识耐心地帮助病人缓解恐惧、紧张心理。因为在非典抗战中的优秀表现,陈永军被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称号。
(张健)